经典动态处理电路设计的升级之作:Alctron 爱克创 CP540V2 压缩/限幅器

紧凑、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Adam Audio D3V

叮咚音频正式成为 Schoeps 中国区分销商

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年度最低价,让经典触手可及

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Umikado_o 添加于 2021-10-20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8 条评论

继去年年底免费放出首款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采样音源之后,今年夏天,世界领先的音乐制作软件开发商Nativa Instruments终于推出了一款汇聚东亚中日韩三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创意采样音源《East Asia》。

这真的是一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采样音源!尽管Native Instruments很早就推出过中东,印度,古巴,西非,印尼的民族乐器采样音源,却从没有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东亚地区用户推出过东亚特色民族乐器采样音源产品。很久以来,希望Native Instruments官方推出中国民乐采样音源产品的呼声就很高,今年夏天这个广大中国用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East Asia》包含了来自中日韩的38种民族乐器,并按照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分组,且内置了大量适配不同音乐风格的混音预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ast Asia》系列相比Native Instruments旗下的其他国家/地区的民族音乐乐器固定乐句式采样音源产品,可调性更高,具体表现在:

(1)旋律类乐器,用户可以自行调节音阶设置;
(2)节奏类乐器,用户可以自行调节节奏设置;
(3)所有乐器的预制乐句都可以直出包含了演奏技法变换Key Switch的MIDI文件(真!神功能)


(图:East Asia的自定义音阶功能)

而且《East Asia》音源的采样数据高达26GB(非压缩高达45GB),算得上是近年Native Instruments推出的一系列采样音源里能排上前几名的大容量音源;尤其是对比其他民族乐器音源,比如印度/西非/古巴,《East Asia》的数据量音源是它们的几乎20倍。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令人满意。

自《East Asia》推出以来,很多中日韩音乐人撰写了对其的评测,大家的反应都是相当的好。平常很少接触到东亚民族乐器的欧美用户也对《East Asia》的音乐性以及可调性表达了非常正面的评价。

加上非常亲民的售价(人民币799,只要799!如果你有去年免费赠送的杨琴音源,从扬琴升级的价格只要人民币629!),《East Asia》说是2021年最佳采样音源产品之一绝不为过。

然而... 即使面对如此诚意满满的音源产品,我们还是听到了批评的声音:


(图:一款很有代表性的发言)

《East Asia》收到了很多国人用户的称赞,但同样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国人用户的批评。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可以总结成为以下两类:

(1)《East Asia》的中国民乐不正宗,不懂民乐;
(2)《East Asia》听起来不够“真实”;

最近十年,音乐制作技术日新月异,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加上国内音乐流媒体/音乐短视频服务发展迅猛,以及所谓国风/古风音乐势头正劲,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音乐制作的群体中来。这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音乐制作,必将推动音乐制作水平整体的提升,并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笔者曾潜入很多音乐制作群暗中观察,看到过很多音乐制作者,尤其是音乐制作新人对音乐制作的认知。以上针对《East Asia》的批评意见可以说是当今国内音乐制作者群体里对现代音乐制作认识误区的两种代表性意见的反应。


问题一,音乐制作片面的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导向/目的



(图:古风/国风也吹到了音乐制作领域/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年来所谓古风/国风音乐异军突起,频繁破圈,成为业界热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此加入到了所谓古风/国风音乐制作的圈子里来。

将民族特色与现代音乐制作结合肯定不是一件坏事,尤其对拓展/探索音乐风格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股古风/国风好像渐渐吹偏了。一个最有代表性情况是:
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名,追求更“古”更“正宗”的国风/古风音乐,并强行在各种音乐类型里植入民族音乐要素。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当代国风/古风音乐呢?

让我们来继续问几个问题:
(1)传统民乐是现在的国风/古风音乐吗?
(2)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西方古典音乐可以称作国风/古风音乐吗?
(3)用到五声音阶就是国风/古风音乐吗?
(4)使用传统民乐采样(片段)的音乐算是国风/古风音乐吗?

相信即使不是音乐制作领域的人面对上述问题也会对什么才是当代“国风/古风”音乐更加疑惑。

再换个例子打比方,使用了中国丝绸做面料的西服,到底是西服还是华服?相信没有人会说用了中国丝绸的西服就不是西服了吧。

现在市面上的所谓国风/古风音乐就如同中国丝绸做的西服一样,尽管用了民族乐器/传统五声音阶/经典民乐采样/传统戏曲唱腔/民歌要素,但是它们的核心依然是源自欧美1950年代的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后来的衍生(传统民乐就没有前奏/主歌/副歌这种结构,也轻视和声)。

被视为开创了“国风”流行先河的周杰伦本质还是R&B;把“国风/古风”叫得震天响的“国风电音小王子”徐梦圆做的到底还是EDM。

甚至如今被列为中国民乐名曲的不少作品(如“二泉映月”等)也都是20世纪之后接受了当时以西洋音乐为基础的体系化音乐教育的中国音乐家整理改良出来的,完全不“古”反而有些“洋气”。

自此,所谓“国风/古风”音乐自身概念都不明了,那么追求所谓更 古”更 正宗”的“国风/古风”更是无稽之谈。

说回音乐制作上,现代音乐的发展同音乐制作技术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相辅相承。说是现代音乐制作技术进步与多文化交流共同塑造了现代音乐发展毫不为过。即便是中国民乐,其乐器20世纪以来也在中国音乐家以及工匠的协作下不断进化,推陈出新;中西合璧也是20世纪以来很多希望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国音乐家一直进行的方向。在这样的趋势下,突然要回头去做追求更“古”更“正宗”的“国风/古风”音乐,也是令人匪夷所思。更何况,真正的古代中国音乐,现在没有人听过;即使有乐谱,演奏者的个人演绎都会各有千秋,世代的传承里也会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只要没有原始录音,所谓“古”所谓“正宗”不过是妄想而已。

真正要传承中国民族音乐,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在现代技术,时代文化背景下让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进化,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产生认同与影响力。就如Native Instruments的《East Asia》采样音源所做的,让中国民族音乐要素更加方便地融入到现代音乐制作流程中,让其更加适配当代的音乐风格,并让包括欧美用户在内的世界各地的音乐制作者们接触到平常很少接触到的中国民族音乐要素,启发人们作出更多融合中国民族音乐要素的作品。只有这样中国民族音乐才不会成为文化博物馆里的过去的东西,而是伴随时代发展的不断前进的活的文化。

再举一个可能有点激进的例子。如今横扫全球的韩国流行音乐K-POP里几乎没有半点韩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影子,没有人说K-POP不是韩国的东西,也不妨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当代韩国文化兴趣以及认同。30年多前日本音乐人混合了美国的AOR/Funk/R&B/Soul/Fusion创造了所谓的City Pop。没有半点“和风”元素的City Pop如今也成为了日本当代音乐的一张名片,风靡世界各地。可见,即使没有传统音乐要素,也丝毫不妨碍日韩在当代音乐领域取得广泛的认知,认同与声誉。可见,在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里弄出具有普遍认同的有现时影响力,更有意义和价值;在此之上突出民族特色,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问题二,对采样器和采样音源追求“真实”

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发言:
“有没有更加真实的音源”;
“怎么让软件音源做的东西听起来更真实”…等等。

让我们先明确一点,MIDI环境下基于采样音源的音乐制作里的所谓“真实”是有多重含义的:
(1)真实的音色(非合成器模拟);
(2)演奏细节的“真实”;
(3)音乐风格的地道/正宗呈现;

逐条看一下上面的“真实”含义:
(1)真实的音色(非合成器模拟):
当今的采样音源基本都是对真实演奏进行高品质的录音/采样,并加工;加上如今基于电脑的软件采样器也没有了采样数据容量限制,音色上做到真实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音源配备了多麦克风设置)。

(2)演奏细节的 真实”:
同样得益于没有了采样数据容量限制的现代软件采样器,以及各种KS/Articulation Mapping等辅助工具,配备多种演奏技法/多动态的音源越来越多,其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细节是十几年前的采样音源完全没有办法比拟的。尤其是在齐奏的表现上,现代采样音源的演奏细节几乎是以假乱真,毫无违和感。
但即便如此,所谓完全真实的演奏细节,现代采样音源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尤其是涉及需要表达情感的独奏以及复杂技法的衔接,采样音源无论有多少技法与多层动态采样,也无法做到如真实演奏者一样丰富的动态与技巧表达。这其实也是演奏家的价值所在。

(3)音乐风格的地道/正宗呈现;
简单举例说就是摇滚吉他音源出来就是纯正的摇滚味,古筝音源的乐句出来就是地道的民乐。这点其实也跟(2)比较像,其实核心也主要是被采样的演奏者的演奏细节以及对所需风格的演绎/表达。然而这点最根本还是作曲家自身对演奏细节的需求(去录音棚实录过的都知道,作曲家现场对演奏家的细节说明与指导对作品最后的细节呈现影响极大)。采样音乐在制作时,不可能100体现最终每位用户的需求,追求的是普遍性和易用性。如果作曲家也知道自己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演奏,自然也明白采样音源的局限性。

再回过头来看看采样器(sampler)和采样音源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采样器和采样音源就是为了真实再现乐器的声音/表现。30-40年前,人们的初衷是这样的,但随着时代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采样技术擅长的领域/不擅长的领域;更重要是随着过去20-30年采样器的大量运用,人们重新发现了真实乐器演奏的价值。


(图:已经被人遗忘的“单纯”采样器TASCAM GigaStudio)

同时,人们也发现将采样器作为一个创意工具而不是单纯的播放采样的工具来使用更有价值。

直到2000年代中期,市面上的采样器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主要还是以单纯播放采样为主,来自不同背景的科技公司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采样器产品。


(图:Native Instruments的Kontakt最终成了采样器领域的老大)

然而如今说到采样器,人们总会首先想到Native Instruments的Kontakt。以稳定精确播放采样闻名的Tascam出的采样器GigaStudio曾经是好莱坞作曲家的心头肉,然而2008年GigaStudio就被Tascam抛弃了。East West的Play今年也被新的Opus替代。

是什么让后来者Kontakt最终脱颖而出?在2000年代前期SOS杂志的一篇采访影视音乐大佬,音乐技术先驱Hans Zimmer的文章里,Hans Zimmer提到Kontakt是一个特别的采样器,是一个创意工具,没法跟其他采样器进行比较。

正如Hans Zimmer说的一样,Kontakt不仅仅播放采样,还可以运用内置的多种DSP功能,丰富的KSP脚本对采样/播放规则做出更多的处理,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采样播放工具,是一个面向现代音乐制作的创意工具,所以Kontakt最后赢了。

Kontakt作为创意工具成功的背后其实也包含了整个音乐制作领域的现实经验:采样器和采样客观上确实没有办法“真实”还原人的演奏,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让采样器去做它本身就做不到的事情—“真实”;而应该让它去做人类演奏家做不到的事情—基于创意/概念的深度处理。放弃为所谓“真实”的追求,让采样器做它擅长的事情,结果可能会更好。

回到《East Asia》音源,这的确是一款优秀的民族音乐采样音色库。秉承了Native Instruments一贯的服务现代音乐制作,面相更广大用户群体,追求创意表现的产品开发精神。单就人民币799的良心售价,还不值得赞赏吗?只要799!现代民乐创意工具抱回家!

(最后,插播一个冷知识。Hans Zimmer首部完全使用采样音源制作的管弦类电影配乐是在哪一年完成的?1994年!电影《Drop Zone》)


文章出处 https://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8 条评论

  • 2021-10-24 匿名
    最后,既然都谈的是音源,说来音乐技术的发展也是音乐现代化中的一部分。美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诞生了以电吉他、合成器等新的发明,也催生了流行音乐的大发展。于美国自身而言,这些乐器相较于西方古典音乐这种殖民过程中的舶来品(当然也诞生了美国本土的古典音乐),才是实实在在的美国传统乐器。中国若是能引领一些新乐器、新音乐的发展,我们也就可以少些这样的争论了。而这只能依靠中国的音乐产品厂商的努力才有机会实现。祝同行们能不惧艰险,奋发向上,开拓一片新天地。 李克镰 于亚特兰大
  • 2021-10-24 匿名
    回复 匿名: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争论,根本还是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化中迷失了方向。西方古典传统靠着多代作曲家的努力,在保留精髓的情况下最终在影视音乐中占据主导。其中过程也有舍弃,也有创新。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不幸沦为边缘。望诸位音乐家在古风盛行的大好时机下,在发牢骚之外能在音乐语言上多做一点工作,将中国传统音乐以中国的方式现代化。同时还要保有文化的包容性,正如文章所讲,中国音乐从古至今早已受世界各地音乐的影响。世界上也几乎没有独立发展出来的音乐传统。像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这张专辑,充满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却也是绝对中国的音乐。在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文艺界大可不必为其所裹挟。
    回复 匿名:最后作者提到音源制作的管弦类电影配乐,同样也是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试问若是所有西方管弦音源都是以影视配乐的震撼为特色,而缺乏“真实”,西方作曲家不会有意见么?
  • 2021-10-24 匿名
    回复 匿名:最后作者提到音源制作的管弦类电影配乐,同样也是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试问若是所有西方管弦音源都是以影视配乐的震撼为特色,而缺乏“真实”,西方作曲家不会有意见么?
    回复 匿名:这里提到的世界音乐固然本意是是世界上的音乐,但不由让人联想到英文中直接对应的"world music"截然不同的,对非西方音乐刻板印象的含义。如果这套音源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世界节拍(Worldbeat)这样的音乐风格,那网友的批评也不显得苛刻了。而事实上,Native Instruments 的演示曲也几乎是在流行音乐上包裹传统乐器的音色而已,没有所谓的古风,也没有古典曲目。固然,Native Instruments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世界节拍(Worldbeat)类型的需求更占主流。那中国用户认为这套音源没有满足其需求,发发牢骚有何不可?
  • 2021-10-24 匿名
    回复 匿名:这里提到的世界音乐固然本意是是世界上的音乐,但不由让人联想到英文中直接对应的"world music"截然不同的,对非西方音乐刻板印象的含义。如果这套音源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世界节拍(Worldbeat)这样的音乐风格,那网友的批评也不显得苛刻了。而事实上,Native Instruments 的演示曲也几乎是在流行音乐上包裹传统乐器的音色而已,没有所谓的古风,也没有古典曲目。固然,Native Instruments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世界节拍(Worldbeat)类型的需求更占主流。那中国用户认为这套音源没有满足其需求,发发牢骚有何不可?
  • 2021-10-24 匿名
    回复 匿名:“问题一,音乐制作片面的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导向/目的” 小标题的的论点比较客观,但论述就不太客观了。 “可见,即使没有传统音乐要素,也丝毫不妨碍日韩在当代音乐领域取得广泛的认知,认同与声誉。可见,在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里弄出具有普遍认同的有现时影响力,更有意义和价值;在此之上突出民族特色,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测试
  • 2021-10-24 匿名
    测试
  • 2021-10-20 匿名
    前面的思考很认同,后面的结论就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