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态处理电路设计的升级之作:Alctron 爱克创 CP540V2 压缩/限幅器

紧凑、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Adam Audio D3V

叮咚音频正式成为 Schoeps 中国区分销商

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年度最低价,让经典触手可及

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MIDI 的历史第十章:MIDI——台前幕后克雷格·安德顿的 MIDI 简史

梅古丽爱 添加于 2024-07-26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MIDI规范于1981年的音频工程学会大会上首次亮相,当时Sequential Circuits的戴夫·史密斯发表了一篇关于“通用合成器接口”的论文。Roland的梯郁太郎颇有行业远见,在他的推动下几家公司开始共同进行MIDI开发;并于1983年洛杉矶NAMM展上首次展出MIDI技术——一台Sequential Circuits的Prophet-600竟然能够通过一根细细的5针电缆与Roland的键盘相连。我看到戴夫·史密斯在展会上走来走去,便过去向他询问这件事。“成了”!他明显非常兴奋。但我觉得他的语气中也透露出了一丝惊讶。


①冬季NAMM展上的Prophet 600和Jupiter 6

这便是名为MIDI的乐器数字接口。在那个年代,复音合成器的价格可达数千美元(“复音”意味着最多8个声音)。当时的主流家用电脑型号Commodore-64配备了惊人的64KB内存——这在消费者机型中是前所未闻的(虽然早在几年前便有一位名叫罗杰·尼克尔斯(Roger Nichols)的录音工程师将1MB内存配在CompuPro S-100计算机中进行鼓声采样)。当时的电脑市场Mac还没有亮相,而PC则像一头隐狼,在IBM推出PCjr后舔舐着伤口,等待着反击。

汤姆·奥伯海姆推出了他的精妙系统,其允许鼓机、音序器和合成器通过高速并行总线互相联结。汤姆担心MIDI的速度太慢。我还记得在一家中餐馆里与E-mu系统开发的戴夫·罗瑟姆(Dave Rossum)讨论MIDI时,他说:“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以太网?它的速度很快,技术成熟,而且只需大约10美元便能实现你的目的”。

但戴夫·史密斯还在考虑别的因素:他想要推出一种简单、廉价且容易实现的接口,没有制造商会拒绝这样的东西。它的优点就是低成本、足够的性能和普及度,使其能够被专业市场,更重要的是消费市场所接受。

成了!

谁都不知道MIDI是否能够成功。MIDI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嘲弄,他们认为它太慢、局限性太强,只是昙花一现的产品。然而30年后,MIDI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想,尤其是在工作室领域。没有人能够预见MIDI竟会成为几乎每台计算机的标配(通用MIDI乐器集)。这一流行趋势实际上源于雅达利的Atari ST型电脑——它是第一台将MIDI端口作为标准配置的计算机(参见文末文章“幕后:当Amy遇到MIDI”)。


MIDI规范的演变

有趣的是,尽管这些年来MIDI在不断发展,但MIDI规范仍保持在1.0版本内。很多东西都持续沿用了下来,比如标准 MIDI 文件格式、MIDI演出控制(MIDI Show Control,用于在诸如西贡小姐等百老汇演出中控制灯光和其他特效)、MIDI 时间码(允许MIDI数据与SMPTE时间码信息同步)、MIDI机器控制(用于集成工作室设备)、微分音调整标准等等。MIDI仍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如何最好地通过 USB、智能手机和无线方式传输 MIDI 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MIDI 制造商协会

MIDI 制造商协会(MMA)可以说是MIDI规范的捍卫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MMA保证了MIDI的稳定发展,团结了彼此为竞争对手所组成的联盟,取得了大多数组织所不可能完成的成功。早年间的MIDI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一个各自死守商业秘密的行业中,彼此激烈竞争的制造商通过MMA走到了一起。他们自身也意识到了,如果 MIDI 成功了,将会让整个行业受益。事实证明他们做出了正确的决策。MMA还通过书籍和在线资源(如“An Introduction to MIDI”)帮助用户了解 MIDI。

当时我受一本计算机杂志所托,撰写了一篇关于 MIDI 的文章。交稿之后编辑打电话给我,说这篇文章不错,但似乎有些过于偏袒MIDI了,略过了MID相关竞品协议的内容。我试图向他解释没有所谓的“竞品”存在;甚至像 Oberheim 和 Roland 这样拥有其他互连系统的公司都转向了MIDI。这位可怜的编辑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竟有一个行业全体自愿采用某个单一规范。“肯定还有其他选择吧”?我只能耐心回复:“不,MIDI,只此一家”。我相信直到电话挂断,他肯定都认为我隐瞒了 MIDI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MIDI——这里这里,那里那里

现今,MIDI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即能用在最廉价的家用键盘上,也存在于最尖端的专业级设备上。它成为了信号处理器、吉他、键盘、灯光设备、舞台烟雾机、音频接口等等等等的一部分,你能想到的相关设备上都能看到MIDI的身影。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最初设想的内容——将控制器和声音发生器分离,使得人们不必为了新的声音每次都购买新的键盘。


MIDI——哪里哪里?

MIDI的关键就在于它是一个服务于软硬件两者的协议。虽然现在有时会专注于其中一部分。在你宿主软件中驱动软合成器的MIDI数据并不会通过光隔离器或电缆进行传输,而是在你的电脑内部飞来飞去。

MIDI是一种表达音乐参数的语言,这也是它能够如此常青的原因之一。音乐要素在几个世纪中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音符仍然是音符,节奏仍然是节奏,音乐仍然有动态,歌曲仍有开始有结束,演奏时仍会使用颤音.......无论用于携带音乐数据的“容器”是什么,只要音乐还是按现有方式进行创作,MIDI这门语言就不会消亡。同时MIDI和MMA也并没有安于现状,点击此处可以看到MIDI的未来展望。


幕后:当Amy遇到MIDI


许多人都认为当时的雅达利公司高瞻远瞩,因为它在自家的ST系列计算机上标配了MIDI接口,那时MIDI还没有大火起来。但引入MIDI实际上也是雅达利出于实用考虑所作出的决定。Commodore公司凭借C-64型个人电脑大获成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配备了SID(Sound Interface Device音频接口设备)——这是一款当时而言极为先进的音频芯片。顺带一提,Ensoniq公司(其知名产品有Mirage采样合成器)创始人之一鲍勃·扬内斯(Bob Yannes)主导了SID的开发。

雅达利知道,要想侵占Commodore的市场份额,就需要配备比SID更好的东西。他们耗资耗时设计了一款强大的声音芯片,代号Amy。Amy本该成为针对Commodore的杀手锏,但Amy就像一个坏脾气女孩,其良品率从来没有达到足以让雅达利量产的地步。

一位工程师建议在机器上配备一个MIDI接口,这样便使电脑能够驱动外置的声音发生器,如此他们就不必担心主板上音频芯片问题了。MIDI不仅解决了眼前的Amy问题,还成为了一个运气极佳的商业决策——多年来欧洲音乐制作市场一直被雅达利所主导,在美国市场雅达利也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甚至直到今天,仍有一批音乐家在使用他们的老式ST和TT系列雅达利电脑——那时雅达利将MIDI集成到了操作系统核心当中,这使得其有着精度极高的MIDI时钟。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4年06月第219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